<本然帶你看懂F1>
Rd.5 西班牙站
一切都要從特殊規格輪胎講起
本站 Pirelli 導入特殊規格輪胎,胎壁打薄 0.4mm,看數字幾乎沒有差別,但是升溫的速度卻明顯不同,直接造成了爭冠車隊的此消彼長……(文∕Ayrton Wang)
儘管今年 Mercedes 並非首支二連勝的車隊,但卻是首支達成 1-2 Finish 的車隊。
輪胎升溫快,同時也代表衰退快,對於原本輪胎升溫就快的 Ferrari 可不算好消息,使得他們連在排位賽都懷疑用最軟的胎種跑衝刺是不是好的選擇;相較之下,對於原本輪胎升溫慢的 Mercedes 就是天降甘霖了,這從他們包辦頭排起跑就已經反映出來。
跌破眼鏡的二次休停
Ferrari 率先改用 Halo 吊掛式後視鏡,但上面那片小翼被 FIA 認定為空力元件,因此下站禁用。
前列車隊都用軟胎起跑,但 S.Vettel 卻早在第 17 圈就率先進站換胎(早於對手 V.Bottas 的 19 圈、L.Hamilton 的 25 圈、M.Verstappen 的 34 圈),便足以證明特殊規格輪胎令他用得很棘手。
S.Vettel 一起跑就超過 V.Bottas、升上第 2,結果卻讓他這次的演出也白費了。
首次休停時換成本站最硬的中性胎,幾乎是所有車隊的主流選擇,也讓一停成為本站的主流策略,但在第 40 圈出現虛擬安全車(視同全場黃旗緩行)時,S.Vettel 竟然再次進站、而且換的仍然是中性胎,這為他帶來什麼轉變?
K.Raikkonen 於第 25 圈突然流失引擎動力,只好將車子開回休停站退賽。
轉變就是一口氣從第 2 掉到第 4、而且直到比賽結束都無法再挽回,這個策略顯然是失敗的,但 Ferrari 為何如此決定?這當然還是特殊規格給他們造成的麻煩使然,但該隊究竟有沒有其他選擇?
完全不得已的選擇
由於升溫快造成衰退快,使得 S.Vettel 不但多一次休停、而且仍然換上本站最硬的胎種。
當時 Ferrari 車庫裡另外還有軟胎和超軟胎,但 S.Vettel 開賽時用的那套軟胎就只跑了 16 圈,再用一套軟胎無疑跑不完他二次休停後剩下的 25 圈,超軟胎就更不在話下,且在巴塞隆納這條易守難攻的賽道上也很難靠著抓地力進行超車。
易守難攻的賽道特性,令 M.Verstappen 儘即便鼻翼受損、仍能不讓 S.Vettel 越雷池一步。
也就是說,如果換的是軟胎或超軟胎,S.Vettel 甚至會需要三停,這樣就更無力可圖了,因此儘管多停一次還換中性胎看起來是很糟的策略,但對 Ferrari 來說已經是最好、而且是完全不得已的策略。
L.Hamilton 上一站獲勝是運氣,本站則是紮紮實實以超過 20 秒的差距連勝。
Mercedes 本來也有此備案,但考量如果落在 M.Verstappen 後面就更難超車,因此取消了這個打算,倘若 Ferrari 也懂,那更證明了他們連使用中性胎也無法一停就跑完比賽,只能眼睜睜看著連原本領先的車隊積分都被對手大幅反超……
=======================================
作者 Ayrton Wang 自 1994 年起以「本然」筆名在平面媒體撰寫 F1 專欄,並曾擔任華視《體育世界》賽車講評、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賽車顧問、中華賓士 F1 講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