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有機,與農同行
Vol.5 三芝有機農場
在這片土地種下成就感
擁有兩個職人身分的馬崧瑀,平時是台北捷運公司員工,下了班就捲起袖子褲管變身農夫。別人的年假是拿來出國,他的年假是拿來蓋溫室、賣菜種菜和送菜。你說,這麼辛苦為哪樁?(文/Amblin 圖/果男)
九月初某日,晴空萬里,車冠軍編輯駕著 Ford Ecosport 從台北市區往淡水方向行駛,在行進速度不快的市區,Ecosport的行動還算敏捷,頻繁的煞停起步不減它應有的順暢,駛出車水馬龍的市區道路後一路循著台 2 線和 101 縣道進入三芝,沒多久就抵達了我們這一天要造訪的:三芝有機農場。
這天把我們帶往目的地的好夥伴,是好坐好開的 Ecosport。
當我們步出 Ecosport 時,馬崧瑀—三芝有機農場的主人,和他的家人正彎身忙著摘採今日熟成的蔬菜,趕著出貨給訂菜的客人。細細數來,馬崧瑀這樣的農忙頻率也進行了 15 年有餘呢。
抵達時正趕上農場採收作物準備出貨給客人的時間。
這裡有二十來座溫室,採用更昂貴的白鐵材質但也更耐用。
擁有兩個職人身分的馬崧瑀,平時是台北捷運公司員工,下了班就捲起袖子褲管變身農夫。「人家下班是回家休息睡覺,我是直奔農場下田繼續工作;別人的年假是拿來出國,我的年假是拿來蓋溫室、賣菜種菜和送菜。」
用來翻土整地的這具機械所費不貲,夠你買部車了。
如果這不是興趣
那什麼是興趣?
「我是農村小孩嘛,沒什麼特別嗜好,不像人家小孩喜歡出去玩,」
嘴上說務農只是過日子,但若不是對土地有情,怎種得出豐饒的果實?
回溯民國 92 年,是馬崧瑀鮭魚返鄉的那一年。出身務農家庭的他從小就對農業耕作的環境不陌生,為了協助辛苦的父母,在 15 年前決定加入了家人的農作行列,不同的是,他導入了當時三芝還沒有人做的溫室設施,為父親的傳統農耕事業開啟了一盞明燈,也奠定了三芝有機農場的穩固基礎。
每年固定時節會發生蟲害,難以防治,一旦菜有了蟲害賣相不佳,只好拿去餵雞。
「三芝一年有 200 天會下雨,遇到雨天不能用機器,老人家就得穿著雨衣拿鋤頭翻土,真的很辛苦,於是我就在想,如果有溫室,就可以不用穿雨衣了。」然後用自己存下來的錢,給農田換上新裝。
「看著地地上長出來滿滿的菜,真的很有成就感。」馬崧瑀靦覥地笑說。
經過兩年的摸索、栽種經驗、市場及環境的考量,馬崧瑀進一步改採有機無毒農作法來種菜,「如果用傳統的做法,一來產量沒有競爭力,更不能打價格戰,再說,溫室栽種如果使用農藥更難揮發,首先身受其害的就是農民,我們是自家人耕種,那受害的豈不就是自己嗎?」農場取得政府認證的有機標章,也已屆滿九年了。
環境和季節適合什麼就種什麼,是有機農作的不變法則。
台灣是個風災、水災、地震頻仍的島嶼,而這些也是農民的頭號天敵,15 個年頭,讓三芝有機農場的溫室重建過三次,一個蘇迪勒颱風就吹壞了十幾座,「以前溫室用鍍鋅材質,但使用七、八年就壞了,現在材質換成白鐵,價格是三倍以上,光一個溫室就要花上二三十萬,但起碼使用年限可以更長。」
每一顆含苞待放的花蕊,都蘊含著農民日常揮汗的辛苦。
有機農作除了天然災害也怕蟲害,種菜的後期遇到蟲害,菜長得不美,自然沒有市場價格,只好拿來當作有機飼料,通常最後都進了雞的肚子裡。
火龍果花只在夜晚綻放,如曇花一現的精彩。
說到作物,「有機栽種以在地產物為主,依現場的環境和季節來種植,少有外來的特殊作物。」馬崧瑀繼續說道,農場的作物上半年以瓜類居多,包括茄子、苦瓜、南瓜、地瓜、西瓜等,夏季蔬菜種類較少,僅有空心菜、白菜類和地瓜葉;栽種的作物當中屬地瓜葉是暢銷冠軍,採用溫室有機栽種方式的地瓜葉,吃起來不僅不會澀澀的,口感還特別鮮甜滑嫩!「對了,最近也正在準備採收柚子。」
熟成的大柚子,隨便一顆摘下都是那麼地汁多鮮甜。
「有種柚子?」我的話才出口,下一分鐘,馬崧瑀已將剝好的柚子遞到我手中了!跟著還帶我們去參觀剛種不久正開始開花結果的火龍果園,隨手摘下剖開來直接享用,這種與自然共生的味道,就是最甜美的好果實。
火龍果雖然好生好長,但仍需要適當剪枝和照顧,才能結出美麗果實。
因為起步得早,三芝有機農場已有穩定的市場客群,除了市場菜販、全聯、農會等通路之外,還有淡水農夫市集、鄰近小學和幼稚園的營養午餐需求。馬崧瑀希望客人吃到最新鮮的蔬果,因此恪守當日叫貨當日採收的原則;事先採收或許方便好做事,但他就是不肯這麼做。或許正是這種「搞剛」的堅持,許多客人便一吃成主顧。
Ecosport 後座空間的大肚腩若要擔任農場運送大使,肯定能勝任!
採訪畢,我們開著 Ecosport 從農場窄小的產業道路緩緩離開,途中忍不住停了下來,跟這片土地以及頭頂上的藍天白雲合影,為我們的到訪留下印記。或許那是一份職業,但那份職業底下,還有一份對自然和土地的真心誠意。
藍天白雲下,承載一份新的土地記憶在身上的Ecosport,湛藍得更有味道了。
農場小檔案
三芝有機農場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福德村 8 鄰 14 號
臉書粉絲專頁:三芝有機農場
=======================================
<走訪有機,與農同行>
開著車四處奔走,用輪胎親近地面來表達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情感,聽聞有一群人情感更澎湃,時常翻滾攪動這片土地,並且創造生命? 出發! 一起探索台灣各地有機農園,與農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