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樑可以很強大

Ford Focus ST-Line 麗寶試駕

 

棒球教練總安排速度快、打擊率高的球員擔任第一棒,這招未必套用於汽車銷售。繼 Focus 四門房車之後, Focus 五門掀背緊接上市,卻引發意想不到的話題。(文/羅文杰     圖/盧昇億)

劇本是這樣寫的, Ford 團隊汗牛充棟精心研發推出第四代 Focus ,這是 Ford 在世界各地的銷售主力,尤其是歐洲市場, Focus 根本是 VW Golf 的頭號敵。在台灣, Focus 同樣是 Ford 最仰賴的主力,於是首先在去年於 ARTC 來一場快閃試駕。

礙於保密規定,參與試車媒體不得拍照攝影,就連不可或缺的手機也一律代為保管。相信所有媒體都會牢牢記得那一天,不是冷颼颼的海風,而是第四代 Focus 的精湛演出。

Focus 5D 是多數人鎖定的購車目標,確實,國產中型掀背車是適合台灣的 Best Choice。

 第四代 Focus 是首次導入 C 型車底盤的 Ford 市售車款,車身結構採用 7000 系列高密度鋁擠型前保險桿、 1300MPa 高強度硼鋼…車體抗扭曲性增加兩成,卻減輕 16kg 。

整體線條比上一代 Focus 更流暢,車體尺碼與車室空間也更上層樓。
1.5 升三缸 EcoBoost 渦輪直噴引擎繳出 182ps/24.5kg.m 性能數據,而且震動低、夠省油。

 擁有超強基礎的四代目 Focus 搭載 1.5 升三缸 EcoBoost 渦輪直噴引擎,內建 VDE 汽缸間歇技術,當駕駛行車低負載時,三缸會自動切換為雙缸運作,以達成省油、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同時使用 PFDi 雙混合噴射技術,低轉速時使用歧管噴射提高燃燒效率、減少燃燒不完全,高轉速時透過缸內直噴強化燃油霧化效果,減少引擎高溫、爆震、積碳。這具引擎繳出 182ps/24.5kg.m 性能數據,重點是震動低、夠省油。

私心認為, Focus 還是五門比較帥,四門版擁護者請多多見諒。

再加上 Ford Co-Pilot360TM 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這項系統整合車前/側/後感應偵測系統, 0~200km/h 全速域內作動的 ACC Stop & Go 主動式定速巡航調節系統,還有 LCA車道導正輔助系統、前向碰撞預警輔助煞停系統、偵測行人/車輛/自行車員的 AEB 輔助煞停系統 、 ESA 閃避轉向輔助系統…應有盡有。

此外,許多人質疑國產車安不安全,為此 Ford 特地將 MIT 的 Focus 送到德國  TÜV 萊茵集團實驗室進行撞擊測試, 40% 偏置前撞測試結果與歐洲生產 Focus 幾乎一樣。

車室配置均衡,使用上也相當人性化,搭配類碳纖維飾板,增添減分運動氣息。

日前, Ford 趁勢為 Focus 推出最受歡迎的五門掀背車型,搭載 1.5 升三缸自然進氣與渦輪增壓兩種動力版本,售價帶是漂亮的 67.8~ 89.8 萬。此時,網路卻出現不一樣的聲音,台灣 Focus 後懸吊為什麼使用扭力樑!為什麼不是多連桿?

此時,劇情完全不照劇本走。

Ford 專利 Medel J 扭力樑與導引彈簧,讓第四代 Focus 1.5 擁有上乘操控。

扭力樑、多連桿,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或許多數人不知道箇中來龍去脈。扭力樑( Torsion Beam ) 就是一根ㄇ字型鐵,好處是結構簡單所以能夠節省車室空間;底盤的固定支點少,不需要做後輪定位(因為底盤角度是固定的),所以維修成本低。

多連桿則複雜多了,但是可以做出更多的底盤幾何變化,讓輪胎呈現更全面的貼地性,簡言之,會更舒適、更如履平地,如果周邊系統匹配得宜的話。

一直以來,扭力樑是歐洲掀背車最常使用的後懸吊型式,直到第一代 Focus 問世後首先使用多連桿後懸吊,這個改變,讓初試啼聲的Focus在操控掛帥的歐洲市場大獲好評,徹底撼動 Golf 的掀背車霸主地位,幾年後的第五代 Golf 也改用多連桿。也就是說,多連桿是成就 Focus 的江湖地位,第四代 Focus 卻變成了扭力樑!反璞歸真?棄繁從簡?還是純粹為了 cost down ?

車體是第一關鍵,新版車體更輕 16kg 、抗扭曲性增加 20% ,讓Focus贏在起跑點。
看來 Ford 有備而來, Focus ST-Line 要在多彎起伏的麗寶賽道一試見真章。

這天, Ford 在麗寶賽道請來一群專家,除了以陳俊杉為手的車手教練團隊,還找來 Ford 歐洲車輛底盤總工程師 Guy Mathot 進行解說。這才知道, Focus 的扭力樑大有學問。

Ford 歐洲車輛底盤總工程師 Guy Mathot (右)為大家解說 Focus 扭力樑有何玄機。

傳統扭力樑的結構比較簡單,懸吊調性比較單調。 Focus 的扭力樑是 Ford 專利 Medel J 設計,中央部位比左右端稍粗,可以隨著承受力(與速度息息相關)產出應力變化,所以不死硬。彈簧是不單純的 S 型導引彈簧,壓縮時可以產生橫向推力,因而賦予第四代 Focus 超越扭力樑等級的操控。

今日賽道總教練陳俊杉也打算添購一部樣樣具備的 Focus ST-Line ,好讓公司員工使用一部讓人有感的掀背車。
是的,Focus ST-Line 原廠配胎就是 Michelin Pilot Sport 4 ,尺寸是不俗的 235/40R18 。
多功能平底方向盤採用透氣皮質包覆外加紅色縫線,實用與視覺表現不弱。

接下來要說的是試車感受,首先是一般道路, Focus 無論是轉向、煞車、攻彎、出彎…各項演出一一均衡,沒有怪脾氣卻讓人處處有感。早年的歐洲車操控重手,近代卻變得過於輕盈, Focus 就是沒有以上問題,足夠的路感與手感,讓人得心應手。

重要的是後懸吊相當貼地,高速夠穩定,開快夠積極,除非快速行經上下起伏路面,幾乎不覺得後懸吊是扭力樑。

後座表現也有所進步,但是差異不會太大。但是 Focus ST-Line 的格狀椅面讓人印象深刻。

Focus 4D 與 5D 操控有什麼差別?簡單來說, 4D 車尾比較沉, 5D 比較靈活,各有千秋,看你愛哪款。至於賽道…只能說這套車體與底盤非常給力,明明是不太適合賽道的扭力樑居然能端出不俗操控。

要注意的是, Focus ST-Line 原廠配胎就是等級頗高的 Michelin Pilot Sport 4 ,尺寸是可觀的 235/40R18 ,抓地力不在話下。只是,這麼寬的輪胎會不會重拖?這具 1.5 升三缸渦輪增壓引擎倒是沒有力有未逮,只能說,當今科技遠遠勝過你我預料,很多觀念都要改一改了。

輪胎幾何變化小、底盤調校空間不多的扭力樑其實不適合賽道, Focus 還是能從容過關。

 要知道,第四代 Focus 針對入階車型採用扭力樑後懸吊,高階 ST 版本就是多連桿。只不過,在台灣生產的 Focus 1.5 是入階車型,所以是扭力樑,但是我敢說這具 1.5 升三缸引擎的 182 匹馬力很夠用,這套扭力樑也不會捉襟見肘。

Focus 1.5 是不是最強扭力樑?我可以說是,但是世界很大,我不想過於斬釘截鐵。只想問,扭力樑已如此厲害,多連桿的Focus ST呢?

Ford Focus ST-Line(5D)主要規格
引擎           1.5升三缸渦輪汽油引擎
驅動型式   前置引擎前輪驅動
變速箱       8速手自排
最大馬力   182ps/6000rpm
最大扭力   24.5kg.m/1600~4500rpm
車身尺寸   4387×1825×1465mm
軸距           2700mm
車重           1360kg
輪胎尺寸   235/40R18
基本售價   89.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