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場車禍,正在打破全球對於「自動駕駛」的一場大夢。關鍵其實不在於科技辦得到或辦不到,而在於人類對於不確定未來的那種恐懼感。 (文/張志康)

全自動駕駛能不能普及,關鍵在於人類對機器的不信賴感。 

當全球汽車產業都認為CASE(車聯網、自動駕駛、共享汽車、電動化)是未來的趨勢,甚至是觸手可及的可見未來時,最近國際車壇上卻對這樣的「共識」抱持不同的態度。具體的體現是,今年9月摩根史坦利調降了Waymo的預期總市值評估。就連曾大力推動自動駕駛的前Alphabet首席技術長Chris Urmson都對自動駕駛的未來發展表示悲觀。 


因為看壞自動駕駛短中期的發展,摩根史坦利調降了Waymo的總市值評估。

在此同時,適巧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公布了去年三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生的一起Uber自動駕駛車禍的調查報告,認定該起事故的起因在於車內理應負責監控自動駕駛系統運作的Rafaela Vasquez未來妥善監控,造成了Elaine Herzberg的死亡。 


去年三月發生了Uber自動駕駛的死亡車禍,日前公布調查報告。

仔細分析NTSB的調查報告,搭載在Volvo XC90上的Uber自動駕駛系統,其實在事故發生的前5.6秒,就辨識到了行人,只不過將其誤認為汽車或其他物體,接著系統一直在兩者之間難以判斷,自然系統沒有及時煞車因應。直到事故發生前的0.2秒,系統才認出行人,但因為Uber關閉了緊急煞車系統,因此從判斷到煞車需時1秒,且車輛當時以70km/h時速行駛,才造成了本起事故。而車上負責監視系統的駕駛Rafaela Vasquez當時在幹嘛呢?依Uber的車內監控系統顯示,他正在手機上看電視。 


進行自動駕駛實際道路測試時,車上的駕駛是否專注路況,是重要關鍵。

那麼,自動駕駛在技術上真的不可行嗎?其實依照科技的發展程度來看,事實並非如此,以目前各家已經量產化的Level 2、Level 3自動駕駛的技術發展來看,其實自動駕駛能夠有效地降低駕駛人長途駕駛的負擔。但為什麼各方都將完全實現Level 5自動駕駛的時間,大幅向後延,甚至前述主導自動駕駛技術的Chris Urmson都一反過去的樂觀,表示自動駕駛要「花費30到50年分階段取得進展」? 


現行已經走向量產的自動駕駛科技,足以降低駕駛人長途駕駛的負擔。

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點是實際的交通狀況其實非常複雜,就以前述Uber自動駕駛系統來說,便無法辨認出並非走在人行穿越道上的行人,才導致系統的混亂。另外一個則是人類除了對自動駕駛系統有著太高的期待外,同時也存在著更高的疑慮。即使自動駕駛能夠大量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率,但只要發生過一次,就會造成人們的恐慌。 


人們對自動駕駛有著過高期待同時,也有著更深的疑慮。

事實上,人類社會的演變,並不像二進位那樣非0即1,就拿行動電話的演變來說,讓社會絕大多數人從以前的功能性手機全面演變到智慧型手機,也花了大概五年到十年左右的時間,先前大家都認為只要推出自動駕駛,就會無條件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無疑地是種過度樂觀的想法,同時,自動駕駛系統的優化,以及整體社會的交通狀況改善,也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演進。都宣告自動駕駛不大可能在可見的近程未來實現。 


手機由功能型手機走向智慧型手機,也花了五到十年左右的時間。

不過也別急著對自動駕駛死心得太快,事實上,隨著現行的Level 2、Level 3自動駕駛系統的普及化,未來整體社會的交通狀況也將會獲得進一步的改善,大家可以好好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性,就像智慧型手機逐漸成為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靜待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轉變。 


不少量產車已經配備Level 2、Level 3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

=======================

作者張志康有20年以上的汽車新聞採訪經驗,曾任職於一手車訊、車主雜誌、汽車百科等專業媒體,與中央日報、欣傳媒、時報周刊等綜合性媒體,現任NOWnews資深要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