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專題 Part II
怎麼充電?
要等多久?
要付多少錢?
2020年或許可以號稱是台灣電動車元年,那你該怎麼投入電動車領域?以下三點要先做好準備。 (文/Alex 圖/各品牌)
現階段台灣環境,使用電動汽車的充電方便性依然不如燃油車、找到加油站即可。雖然我們可以在諸多公共停車場或是百貨賣場看到充電樁鋪設,或是Tesla以自建超級充電站服務,不過,若是我們考慮到未來,當電動汽車越來越普及的時後,還是要搞清楚以下三點。
加油槍與充電槍的大戰正要火熱開打。
一. 自給自足:充電時間過長仍是現階段電池技術的主要問題,快充服務充滿一部電動汽車所需時間平均落在20~45分鐘,慢速充電則耗上幾個小時。不像加油站快速搞定補充能源這件事。當你想購入電動車時,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自給自足的充電能力,最好在住家或是第二處(上班地點)備妥個人用充電器,每天回家或工作時順手充電。
但是,目前住宅自充架設與架設費用還有些問題。
國內已有幾家廠商專注在打造充電生態圈,提供多種充電器的選項。
二. 了解充電種類:台灣目前主流採用SAEJ1772規格插頭,也就是俗稱的美規插頭,目前絕大部分的公用充電樁、壁掛式充電器,都是採用此規格。而該規格為交流電充電器,因此大致上可對應220V的電壓並提供平均約7kWh上下的流量功率,例如台達電、裕電能源等品牌,都是台灣目前主要製作相關充電器的廠商。
當然,國內廠商也已在投入製作如Tesla的高電壓直流電快充器,採用約380~400V的電壓設計,並可提供約50~60kWh的充電功率;至於保時捷在全球首創的800V超高電壓系統,目前品牌也已與台灣廠商有所合作開發,而這些採高電壓系統的電動車都是可以向下相容低電壓充電器,差異在於充電時間長短、電池耗損率。
充電速度與電壓與功率息息相關,同時也需要不同硬體來對應。
三. 建立充電使用習慣:整合前述兩點,電動汽車使用者要更積極了解電動車生態圈,才能正確地使用電動車。家用充電絕對會是你最方便與省錢的一項選擇,同時,低功率充電器是電池系統更高壽命的選擇。接著是目的地充電站,就是在公共停車場、百貨賣場這些充電處。最後是超級充電站的快充服務,適合在長途行程短暫停留(中繼點)。
要注意,未來這些充電服務開始實施額外付費,使用者付費是天經地義的,歐洲等地都是如此,台灣如Tesla也早已針對後期買家開始了限定免費里程的服務方式,超過限定里程後便會開始收費,費用比自家充電高上一些。再來,當電動汽車數量增加,你就得排隊等充電,要提早規劃,才不會用車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