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Bus首次於台北TIE展亮相

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ARTC、車輛中心)串連產業界打造的MIT自駕電動小型巴士- WinBus,自2019年在經濟部發表後,於10月14至16日首度於台北現身,參加一年一度的重要展覽- 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經濟部技術處科專所打造的車輛中心 WinBus,於台北TIE展亮相。

民眾也可透過TIE的線上展區以虛擬方式瞭解WinBus的各項技術和應用。另外,WinBus富科技感的造型,也被臺劇【2049】相中,將在這齣描述30年後未來世界的影集中客串演出,將於10月16日首播。


經濟部技術處WinBus睽違兩年現身台北,成TIE展亮點。

國人自研自製的WinBus,充分展現臺灣自駕車科研人才高水準的研發能力。除了已與彰化、高雄及澎湖等縣市政府合作提供民眾觀光交通接駁服務外,車輛中心也與國內近20家的車輛與科技產業技術合作與跨域運用,並在經濟部科專計畫支持下,全面提升車輛產業價值鏈的技術,帶領臺灣自駕產業競逐國際舞台。
自駕實力與國際並駕齊驅 遠超市售車輛Level 2自駕等級
相較於達到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所定義自駕等級Level 2的市售車輛,車載自動系統僅能完成部分駕駛輔助,駕駛員依舊需要監控環境完成駕駛;MIT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是國內第一台自行設計、自行研發、自行打造,並可達高度自動駕駛(High Automation)階段的自駕小巴士,在固定或封閉式場域內,車輛無須人為介入,可以完成所有駕駛和環境監測功能。
WinBus擁有高精密定位感知,經由常態持續的資料蒐集,與廠商共同調校出衛星基站(RTK)的訊號品質與過濾方式,為自駕車運算的基礎,再藉由圖資定位(SLAM)技術融合,提出最佳的定位解決方案,達到精確定位,行駛於正確車道、正確停妥停止線及停靠各站點的成果。


自駕小巴WinBus內含智慧人機介面,車輛控制更加直覺彈性。

WinBus也擁有動態環境感知光達技術,藉由光達和雷達的結合,可對於物體的距離與位置判斷快且準確;而在氣候變化較大、動態變化較大的場域,WinBus則可使用動態環境感知影像技術,成功偵測鄰近物件移動,包含車輛、行人、腳踏車、流浪動物等移動方向,對於辨識紅綠燈號誌、交通標誌,也可透過搭配CV2X的機制,達到解決方案。


車輛中心研發處許文賢經理介紹WinBus所運用自駕技術及測試驗證過程。

此外,WinBus動態環境感知雷達技術,可感測各類系統物理特質優劣並導入感知融合技術與深度學習;WinBus自駕技術智慧決策,則可進行以下決策:整合路口決策與ACC策略,遇號誌路口有前車停等紅綠燈、遇鄰車道車輛突然切入,進行緩速行駛、同步考量側向速度與加速度條件,達到動態避撞RAM光學儀器(RAM Optical Instrumentation)偵測準確性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