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電動車是未來?還是無可避免的老頭樂?

從Citroën Ami看趨勢


電動車風潮真是鋪天蓋地,即使是只能一人駕乘、無法領牌上路的微型電動車也可以成為話題…到底Citroën Ami對於台灣市場有何意義?讓咱們看下去。(文/Seven Lo  圖/Seven Lo、Aston Martin)

規無法掛牌上路,為什麼引進?總代理行徑立即引發討論。依照台灣法規,Ami是無法掛牌上路的,未來能否上路?很難說。讓人感到奇妙的是,為什麼要引進一部Ami?做做宣傳?試試水溫?此外,這類微型電動車未來有路可走?這不是在中國火紅的老頭樂?對此,我們應該認真看待,因為我們都會變成老頭。


日前,Peugeot/Citroën總代理寶嘉聯合引進一部Ami,話題熱度十足。

Ami是什麼車車?

2019 年,Citroën歡慶品牌成立100週年,於當年日內瓦車展發表 Ami One Concept概念車,原廠說這是自由自在、時尚奔放的城市移動代名詞,這是超級簡單的車子,使用門檻遠低於所有汽車。

2020年6月,Citroën MY Ami量產車型在法國巴黎正式上路。同時,此車與Stellantis集團的Opel Rocks Electric與Fiat Topolino共享平台,用意當然是cost down。問世4年以來,Ami推出My Ami Cargo商用車型、My Ami Buggy限量款越野元素車型、My Ami Tonic個性化車型,以及引進台灣的My Ami Pop。


根據Citroën新聞稿,Ami是針對14歲青少年設計的微型電動四輪車。

針對青少年?還是老頭樂?

依照歐洲法規,14歲就可以開車上路,但不是肆無忌憚,而是設置了車型與速度上限。根據Citroën新聞稿,Ami是針對青少年設計的微型電動四輪車,事實上,我們認為長者、外送族更貼近Ami消費客層,因為我們看見在中國紅及一時的老頭樂。


前擋玻璃下方橘色部分是各式置物盤,可以拆下清洗,運用靈活。

電動交通工具製造門檻低,鐵焊車架、三或四顆輪子、電動馬達、電池、轉向機構…就可以造出老頭樂。此車幾乎是人人皆可擁有,不須考照、不必領牌、售價低廉(幾千~3萬人民幣),在中國各地大受歡迎。但有因為使用者參差不齊,引發不少亂象,中國各大城市已於2024年1月禁止使用老頭樂。


駕駛座左側設置D/N/R檔,標準的汽車思維。

如果台灣開放微型電動四輪車?

總代理引進Ami絕非平白無故,官方說法是做做研究、試試水溫,我們認為,Stellantis集團藉此宣揚純電形象也許是主因。再說,依照國際法規潮流(如CAFÉ法規),區域代理商引進純電動車可以爭取碳權,有助於增加銷售配額,母集團得以打破環保法法規設下的限制,Ami這類的微型電動車不失為銷售策略之一。


儀錶功能不多…應該說,Ami根本不需要多種功能顯示。

這讓人想起Aston Martin在2009年提出的超級小車Cygnet,這是採用Toyota iQ基礎打造的微型汽車,目的就是爭取碳權,因為當時Aston Martin已脫離Ford集團,凡事都要靠自己。


為了爭取碳權,已脫離Ford集團的Aston Martin造出超級小車Cygnet。

回到頭來,人口高齡化才是我們要正視的議題。除了立法管制,如果可以將精密複雜的汽車變得簡單便宜,還可以強化安全系統,甚至加入自動駕駛,這樣的老頭樂才能讓老們的日子過得更好。

如果台灣法規開放微型電動四輪車,你會添購一部?讓青少年、爺爺奶奶開車上路?耐人尋味,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