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真的安全嗎?

為什麼電動車起火滅不掉?


為什麼南韓引發電動車退車潮?某些大樓禁止電動車進出!電動車普及率越來越高,未雨綢繆,我們該做什麼?讓我們看下去…。(文/Morning.W)

日前,韓國仁川一處地下停車場發生火災事故,經確認,起火源是一輛M-Benz EQE 350+。火勢又急又兇,當場波及140多輛汽車燒毀、約23人送醫,經過8小時才控制火勢。電動車著火原因不外乎電池撞擊、充電不當,但是這輛EQE 350+是原地停放自燃爆炸,而且未處於充電狀態。這起事故立刻引發南韓民眾恐慌,某些住商大樓打算要禁止電動車進入地下停車場,並且關閉充電站。


南韓國著火的EQE 350+採用中國孚能(Farasis Energy)電池,立刻廣遭撻伐。

事故發生後,賓士韓國分公司證實這輛EQE 350+採用的電池為中國孚能(Farasis Energy),電池品質不良可能是起火主因。自從Tesla帶動電動車風潮,電動車著火事故時常佔據新聞版面,電動車安全嗎? 萬一起火,我們該做什麼?車廠做了什麼防範設計?


電動車電池組均擺放於底層,除了降低重心,更能減少撞擊時的損害。

電動車起火原因有哪些?

汽車著火原因不外乎電系短路、燃油外漏、排氣管觸媒溫度過高燃燒外物…原理不外乎易燃物+高溫。電動車起火原因更簡單,就是電池過熱燃燒,由於目前電動車使用的都是鋰電池,學過化學元素表就知道,鋰離子活性極強,只要出現充電不當、隔膜刺穿、外力撞擊就可能造成正負兩極短路,進而形成熱失控,進而釀成火災。


車用鋰電池層層堆疊、結構複雜,是電動車中成本最高的零組件。

鋰電池有多種型式,目前最常使用是三元鋰電池,優點是能量密度高、充放電快、可承受高電壓充電、零下20度仍維持8成動力。但是自燃溫度只有攝氏200度,比較容易引發起火事故。

萬一電動車起火怎麼辦?

無論你是駕駛者或乘客,如果乘坐車輛的電動車起火,第一動作不是滅火,而是離開車內、報警處理。因為鋰離子活性特高,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搶救電動車(救火)不如先救人。


為預防電池刺穿釀成熱失控,電動車十分強調電池結構防撞設計。

至於消防隊員處理電動車著火的SOP是大量灌水、切斷車內的緊急回應迴路(但是要確保已經斷電)。不同於一般火災,澆水與鋪蓋防火毯作用是降溫、防止事故範圍擴大、減少有毒氣體釋出,因為鋰電池一旦發生熱失控(著火)只能等它燒完,無法快速撲滅。

無論油車電車都有可能起火,只不過燃油車已有百年歷史,人類已經知道如何對應,一旦出現火燒車,阻隔氧氣就可以滅火,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卻不然。


電池製造過程中,防電防火是備受重視的安全環節。

依照Tesla Model S緊急回應指南(ERGs),電池著火、暴露於高溫或產生高熱與氣體,請使用大量水冷卻電池。一部電動車著火需要的水量高達3000加侖(約11,356公升),時間長達24小時。所以歐美消防隊會直接將失火電車吊起,再泡入大型水槽,或是就地挖坑灌水,工程浩大且複雜。

車廠針對鋰電池做的防範措施

電動車安全法規有什麼差別?與燃油車大致相同,差別在於撞擊測試與電氣安全。為了避免因充電不當而引發的高溫,電動車皆搭載水冷系統預防電池燃燒。


使用電動車,充電樁消防與防火措施也是注意重點。

再來是防撞,擺放電池組的車體結構經過強化。電池還要通過電池液洩漏、避免人體遭受電擊絕緣設計、減少充電時引發氣爆風險、碰撞後電氣安全…換言之,可以合法上路的電動車都是安全的,問題在於鋰電池一發不可收拾的材料特性。是的,萬一遇上就是接受,除非電池材料出現重大進步。

科技一日千里,電動車產業仍有許多開發空間,現行電動車的確不是萬無一失,各大車廠與研究單位絞盡腦汁研發能量密度更高、充放電更快、更安全的鋰電池替代方案,路如石墨烯與固態電池。最後要說的是,在追求最佳汽車能源的路上,我們都是過程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