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的異端邪說>

 

政府萬萬稅

拖垮汽車業

 

日前網路紅人館長開直播痛批台灣小客車太貴,關鍵在於關稅太高。又有媒體訪問台經院,直指關稅不是保證國產車競爭力的萬靈丹。對此,我只想說:「笨蛋!問題在稅賦合理化!」(文/張志康)

(圖:摘自網路)

很多人總喜歡說政府過度保護國產汽車,才使得國產汽車產業沒有競爭力。對此,我每次都很想問:「請先搞清楚中華民國的稅賦,再告訴我,這種『保護』你要嗎?」

因為「貨物稅」,會無條件讓你、我、他,多花25%以上的購車價款。

國際上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各國都會祭出關稅,就以汽車來說,台灣曾經針對進口汽車,課徵30%的關稅,即使台灣加入WTO之後,現在也依然有17.5%的關稅。

政府針對國產車的出廠價格、進口車的關稅完稅價格,加徵25%到30%的貨物稅。

墊高車價超過三成

 

但絕大多數的國民都不知道的是,台灣還有一種稅,叫做「貨物稅」,到現在為止,還會無條件讓你、我、他,多花25%以上的購車價款。很多消費者會說,某款車在美國賣多少錢、日本賣多少錢,為什麼台灣就要硬生生比別人貴一大截,配備什麼的還要更少?「貨物稅」就是最好的答案。

因為貨物稅,台灣消費者購車時硬生生比別人貴。

貨物稅是種什麼稅?它於民國35年開徵,針對橡膠輪胎、水泥、飲料、平板玻璃(不包括導電玻璃)、石油氣、電器、汽機車等品項的一種稅賦。考量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貨物稅本身有著奢侈稅、消費稅的意涵。

今年10月,立法院一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法,將現行的兩階段貨物稅率,調整為四階段。

那麼,貨物稅怎麼課徵?政府針對國產車的出廠價格、進口車的關稅完稅價格,加徵25%到30%的貨物稅。換句話說,假設一部國產1.6升的新車的出廠價格是新台幣50萬元,那麼,在出廠時的貨物稅完稅價格則為62.5萬元,假設經銷商是佛心企業,一毛錢都不賺,加個5%毛利補貼開支,再加上銷售給消費者的5%營業稅,最終售價賣個69萬元,一點都不過分。那麼,假設沒有了貨物稅,同一部汽車,最終售價僅需55.125萬元,價差近14萬元。

考量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貨物稅本身有著奢侈稅、消費稅的意涵。

話再說回來,要說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真正生效的,只有汽車關稅。現行汽車關稅17.5%很高嗎?相較日本的零關稅,歐盟的10%左右,的確稍高,但相較中國大陸今年7月實施的15%、美國川普政府正在研擬將進口車關稅提高到25%,台灣汽車關稅實在高不到哪裡去。

相較中國大陸今年7月實施的15%、美國川普政府正在研擬將進口車關稅提高到25%,台灣汽車關稅實在高不到哪裡去。

 

自宮求生遑論競爭

 

那麼,為什麼說貨物稅讓台灣汽車產業失去競爭力?很簡單,台灣一年汽車總市場不過42萬輛到45萬輛,本來就不具有經濟規模,平均下來的每部車輛成本原本就高於日本、美國、歐洲等技術母廠。再加上市場對商品價格的接受程度有限,國產車廠在引進車輛國產化的同時,自然得選擇性地「閹割」部分配備。結果就成了台灣消費者用比其他國家更貴的價格,買到遠不如其他國家的車輛。

台灣一年汽車總市場不過42萬輛到45萬輛,經濟規模不大。

順道一提,今年10月,立法院一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法,將現行的兩階段貨物稅率,調整為四階段,除1.0升以下小車貨物稅率降為17.5%外,3.0升以上的大排氣量車款,貨物稅率提升為39%。

如果台灣不能重新審視現行各產業的賦稅條件,並給予合理化的稅制,依近來進口車銷售占比逼近五成的情況來看,台灣很快就不會再有「國產車」了,影響所及,不僅是現行國產各車廠的數萬員工家庭,乃至於汽車零組件業者十數萬、甚至數十萬員工,都將面臨失業的窘境。

 

=======================================

 

張志康,資深汽車媒體人,曾任職於一手車訊、汽車百科等汽車雜誌,中央日報、欣傳媒汽車線記者,以及時報周刊編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