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的異端邪說>
顛覆傳統 重新洗牌
隨著汽車相關科技的進步,汽車業在歷經一個世紀的發展後,迎來了全新的局面,如果經營得當,現今的汽車大廠都將面臨嚴苛的挑戰,甚至失去既有的霸主地位。(文/張志康)
日本的歷史充滿著「下克上」,圖為代表人物織田信長。
日文裡,有個詞彙叫「下克上」,就如同漢字的字面意思一樣,較低位階的人透過政治或軍事手段,取代原本的統治者。在現今的國際車壇,正瀰漫著一股「下克上」的氣氛,全球汽車業的後發品牌,若能夠妥善應對,很有可能一舉挑翻現今的汽車業霸主,成就不凡。
汽車歷史長達一百三十餘年,但許多大廠的發展,都是從二戰結束才開始,圖為 VW Beetle 。
從西元 1885 年德國卡爾朋馳發明汽車以來,汽車產業不過 134 年的歷史,和其他產業不同的是,車廠並非是歷史傳承愈久,就愈受消費者歡迎。舉例來說,現今國際大車廠,如福斯、豐田、現代等,大多是在二戰結束後才有長足發展。因此,確切來說,在汽車產業的發展史上,本來就一直在上演「下克上」的戲碼。
隨著科技進步,未來有一天,汽車換代的速度,將可望如同手中的行動電話。
隨著時序進入 21 世紀,在 CASE 四種新技術(車聯網、自動駕駛、共享汽車、電動車/車用電子)迅速發展之際,汽車產業將可望出現新一波洗牌,如今一片輝煌的車廠,不見得能長治久安,後發品牌也不見得永遠不見天日。
在沒有電腦輔助的年代,汽車設計的時程會長到六到八年以上。
這樣的故事在 IT 產業屢見不鮮,就拿台灣消費者最熟悉的故事來說,曾經芬蘭的 NOKIA 是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業者,但隨著高階主管錯判智慧手機形勢,使得該公司不僅失去了全球市場,後續更直接出售行動電話部門。 2G 時代的行動電話三大巨頭, Motorola 、 Nokia 、 Ericsson ,如今都離開了行動電話範疇。
引進電腦輔助後,現今新車開發時程僅需 18 個月左右。
隨著網路時代來臨,汽車產業除了先前提過將可望從製造/銷售,轉型為交通服務業外,更重要的則是產業汰舊換新的速度,將可望更進一步加速。整體來說,在沒有電腦輔助設計/工程分析( CAD / CAE )前,新車換代的頻率約莫在10年左右,到了最近,新一代車型開發時程大約只需要 18 個月。
未來的新車開發,時間可望縮短至一年以內。
若未來電動車真的成為全球汽車業的趨勢,那麼,隨著內燃機退出汽車業,新車開發時程有機會縮短到一年以內,就如同現今各家行動電話業者,最少每年都會推出一到兩代的主力機型。
若內燃機不再用於汽車上,則新車開發會更有彈性,速度也會更快。
事實上,目前許多中小型車廠都積極投入電動車的研發與量產,就拿最近的例子來說,中國大陸的恒大地產便於1月底與瑞典的 Koenigsegg 合作成立新公司,專注研發純電動跑車。另外,日本的 Subaru 、 Mazda 、 Suzuki 等中小品牌,也與豐田合作成立純電動車基礎技術研發中心。
中國大陸的恒大地產,日前與瑞典 Koenigsegg 合作研發純電動跑車。
綜合目前國際各品牌相互合作開發底盤的趨勢,可以合理的推論出來,未來各車廠新車開發在共用底盤、共用電池模組、共同電動馬達模組的基礎上,電動車的開發時程將會變得更快,而小車廠如果能夠得到足夠的聯盟奧援,再加上靈活的行銷手段與經營模式,在未來的十年內,全球汽車產業大洗牌並非不可能。
隨著 CASE 的趨勢,小廠未必沒有威脅大廠生存的可能,圖為華泰電動車。
不過,回到現實層面,如果台灣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的法令,仍然這麼僵化、死板、拒絕進步,那麼,這一波全球車廠洗牌,恐怕還是跟台灣一丁點關係都不會有。
=======================================
張志康,資深汽車媒體人,曾任職於一手車訊、汽車百科等汽車雜誌,中央日報、欣傳媒汽車線記者,以及時報周刊編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