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的異端邪說>

科技是挑戰也是殺手

新科技改變了汽車業,但這次,改變的幅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

隨著電動車、車聯網、自動駕駛與共享等全新汽車科技的興趣,汽車產業迎來了百餘年來最大的變革。但在此同時,在資金市場上,卻可以發現逃離汽車業的趨勢,根據 MSCI 的統計數據,全球汽車股相較 2018 年 1 月最近一波市場峰值,總市值減少了 21% ,也就是約 5,100 億美元。(文/張志康)

未來汽車業的改變,遠遠超過了單純生產型態、生產方法的改變。

或許很多人會問,隨著新科技的誕生,要將其推向日常使用,為什麼反而資金會逃離汽車業呢?其實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以往汽車產業的新科技,大多情況是在車上新增一項配備,或是透過調整生產線、生產設備,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然而,近來興起的 CASE (電動車、車聯網、自動駕駛與共享)這些新科技,卻會直接顛覆汽車產業的生產、製造,甚至思考模式。

豐田為了投入電動車、燃料電池、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每年砸下超過 1,000 億日圓。

就拿實際的例子來看,每年 2 月,日本公司都會與工會談新一年的加薪幅度,稱之為「春鬥」。但今年豐田汽車的春鬥進行得非常不順利,理由是加薪幅度不如預期。豐田汽車執行董事白柳正義便指出:「為應對開發 CASE 的技術,豐田每年要投入 1,000 億日圓以上的費用,營業毛利受到嚴重的侵蝕。」

以提供變速箱聞名於世的愛信精機,對於新科技時代的來臨,也充滿危機意識。

在此同時,全球知名的變速箱大廠愛信精機( Aisin Seiki )面對新科技來襲,也非有危機感。眾所週知,愛信精機的主力在於提供自排變速箱予車廠,但隨著電動車銷售成績不斷提升,該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管也說:「如果全球汽車都電動化,(自排變速箱)就沒人要了。」該公司目前的因應之道,是擴大生產供應油電混合動力車使用的變速箱。

曙煞車工業也因為在電動車專用的煞車系統上,投入太多研發資金,陷入財務危機。

另外,也同樣是全球知名的汽車零組件廠商曙煞車工業(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mpany )最近也因為財務問題,向日本政府申請「事業再生 ADR 」。而其背後的原因,則是因為因應汽車電動化的趨勢,該公司積極投入全新結構的煞車,截至 2018 年 3 月為止,該公司的研發費用達 103 億日圓,是淨利的 13 倍。

隨著科技進步,愈來愈多車上的設備,換成了電腦控制設備。

其實這並不是新鮮課題,大家都知道傳統的汽車產業,其實是透過大量的機械結構推動的。但隨著科技進步,最近 30 年來,汽車上的機械成分愈來愈少,電子的、甚至電腦控制的配件,卻愈來愈多。只是,從現在開始,電子化的腳步,已經到了侵蝕傳統汽車,以及汽車相關零組件產業的地步。

因為研發經費高漲,汽車業界的負債大增。

根據調查分析網站 QUICK FactSet 的數據顯示,全球汽車產業的負債, 2011 年度約為 1.07 兆美元,到了 2017 年為止,負債數字暴增 5,300 億美元,依照這個比例推算, 2018 年底,全球汽車業的負債總額將達 1.69 兆美元,與 7 年前相較之下,增加的幅度達 59% 。

內燃機汽車的限制愈來愈多,再加上新科技研發費用大漲,進一步壓縮汽車產業獲利。

簡單來說,全球主要汽車成車與汽車相關零組件業者,都面臨研發費用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增加的窘境。試想,隨著內燃機汽車受到全球空汙與環保的限制愈來愈多,車廠的營收勢必減少。在此同時,卻要花更多的研發經費去推動電動車、自動駕駛等科技,車廠獲利的銳減,便成為理所當然的。

對消費者來說,新科技只是用車習慣的改變,但對汽車產業而言,卻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對消費者來說,新科技的普及,或許只是消費型態的改變,又或是目標商品的改變而已。但對車廠來說,卻是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如果挺不過去,那麼,就可能化為歷史的塵埃。

=======================================

張志康,資深汽車媒體人,曾任職於一手車訊、汽車百科等汽車雜誌,中央日報、欣傳媒汽車線記者,以及時報周刊編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