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的異端邪說>

強制召回 202 萬輛

去年才宣布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的鈴木汽車, 4 月 18 日爆發生產線新車整備檢查及油耗數據造假事件,將召回包括日本暢銷輕型車 Specia 、 Wagon R 在內的 2,021,590 輛車。預計鈴木將為此付出 800 億日圓(約新台幣 233 億元)的代價。(文/張志康)

鈴木日前在日本宣布召回 202 萬輛車,震驚日本車壇。

鈴木這次的召回行動,涉及的車輛數高達 202 萬輛,是有史以來日本單次召回車輛數最多的一次,打破了該公司在 2015 年 3 月一次召回 199 萬輛的紀錄。這次鈴木召回的理由是, 4 月 12 日,該公司承認在一項內部調查中,發現車廠內許多問題,包括了煞車系統檢查瑕疵、油耗數據造假、執行最終檢驗人員無相關證照等。而這次影響所及,除鈴木品牌的車輛外,還包括為日產、馬自達、三菱代工貼牌的數款車型,包括日產的輕型小貨車 NV100 Clipper 、馬自達輕型車 Flair 及三菱的輕型貨車 Minicab 等。

召回的主要車款包括在日本熱銷的輕型車 Specia 。

這件事情爆發後,日本網民將鈴木在廣告中強調的「小車大未來」改成了「小車大召回」來諷刺鈴木。而這次召回的費用預計高達 800 億日圓,將全數在 2018 財政年度(日本財政年度是每年 4 月到次年 3 月)認列特別損失。

日產的輕型商用車 NV100 是由鈴木貼牌生產,也在召回之列。

其實,雖然對台灣人來說,鈴木是家小車廠,去年又退出了中國大陸車市。但事實上,鈴木在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卻一點都不小。先談談中國大陸好了,鈴木雖然不像 VW 早在西元 1984 年就衝進中國大陸市場,但鈴木也早在 1995 年就切進大陸市場。當年大陸人均 GDP 僅有 600 美元,到了 2011 年,鈴木年銷近 30 萬輛,其後每況愈下,到了 2017 年僅剩 10.5 萬輛,最後只好在 2018 年黯然退場。

Mazda Flair 這款輕型車是 Wagon R 的雙生車,也在這次的召回名單裡。

再者則是印度,或許大家不知道,鈴木這個專做小車的車廠,早在 1980 年代便切進印度,到目前為止,鈴木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高達五成,而 2020 年印度總市場預計在 450 萬到 500 萬輛左右,其中,鈴木的銷售量將達 225 萬輛。

鈴木去年 9 月將股權以人民幣 1 元的價格轉讓給長安鈴木與昌河鈴木。

為什麼一樣是及早切進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鈴木在印度這個全球第四大汽車單一市場(僅次於中國大陸、美國和日本)可說是大獲全勝,卻在中國大陸大敗虧輸?

大陸人均 GDP 快速提升,消費者對於汽車的要求,遠高於鈴木能提供的程度。

其實答案很簡單,鈴木一直專注在小車的生產上,隨著中國大陸人均 GDP 從 2001 年突破 1000 美元開始,到了 2011 年,人均 GDP 便超過 5000 美元了,在此同時,隨著消費者對汽車的要求,從單純的代步,到了追求豪華、氣派、社會地位的表徵時,該公司並沒有新的、較大型的車輛投入市場,鈴木這個品牌就逐漸為其他車廠所取代,例如豐田、本田等。

鈴木在印度是市占率超過五成的大車廠。

換個角度來說好了,之前鈴木與台灣的太子汽車的合作,應該還有不少人記憶猶新,當時由太子汽車生產的 Solio 、 Swift 等車款,在台灣都有著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但隨著太子汽車發生財務危機,鈴木也將在台 CKD 的策略轉為純進口銷售,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在歐洲和日本賣得很好的小型車,在新興市場所得提升後,消費者對其興趣大減。

對於台灣車市比較熟悉的人都知道,其實在太子汽車末期,鈴木車系的銷售量便每況愈下,當市場的銷售量不足以撐起一個汽車組裝生產線時,停產,便成為早晚的事情。其實中國大陸並不是鈴木退出的第一個市場,鈴木在美國的汽車部門 2012 年 11 月宣布破產,僅剩機車、 ATV 全地形車與船用設備等業務。

曾經在台灣賣得很好的 Solio ,末期銷售成績急速減少。

只不過,現在鈴木在印度的成功能夠延續嗎?目前印度人均 GDP 約 2000 美元,預計將於 2030 年突破 5000 美元,如果鈴木再不仔細思考汽車部門的未來發展,那麼,大家應該有機會看到這家車廠的衰敗。

=======================================

張志康,資深汽車媒體人,曾任職於一手車訊、汽車百科等汽車雜誌,中央日報、欣傳媒汽車線記者,以及時報周刊編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