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看RV>

完美的LSUV

Discovery 5

如果你喜歡一台車,你一定會去挖掘它的歷史,沒有歷史的全新車,很難打動人心,同樣的一個沒有歷史的車廠,它的車也很難成為經典。什麼是經典,經的起時代考驗且值得典藏。(文/雷尼     圖/岱柏)

起源於1989年

剽悍英式吉普

第一代 Land Rover Discovery 於 1989 年問世,一代目持續生產到 1998 年,很幸運的當時我已經在汽車媒體工作,跟隨這台跑遍台灣各大林道,對它有非常深刻的認識與情感。直到二代車型發表,也遠赴蘇格蘭試駕,開著它直到蘇格蘭的盡頭望著前方的北海。這款車有著非常深的時代意義以及對 Off-Road 的貢獻。現在是個網紅、車媒大爆發的年代,每個人都能對試車說得頭頭是道,雷尼我還真的說不過他們,但是我有我的觀點,也許能讓你看到不同的地方。

Discovery 已經演化到第五代車型,該車型於 2017 問世,在過去四代車型中,此車外觀上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梯形車頂,為什麼需要梯型車頂呢?理所當然是因為頭部空間,但細究原因是該車承襲一、二代的造型,當時的 LR1、LR2 都是採分離式大樑,因此受制於懸吊,從後懸吊位置開始大樑便會上揚成為梯形,為了補足該有的車艙頭部空間,特別是一、二代有所謂的第三排座椅,因此梯型車頂成了 Discovery 在外觀上最醒目的地方。 再者一 二代車型的尾門都採側開式,上頭掛著備胎,也因此後尾門玻璃成為不對襯設計,儘管第三代車型已經將備胎移至後艙底板下,但不對襯尾門玻璃設計依舊被保留,直到第四代才取消了這外觀上獨特之處。

Discovery 1、2、3 代共同的特徵梯形車頂。

SUV電子底盤始祖

ACE可變防傾桿

第二代車型推出時,媒體都傻了,這叫大改款嗎? 因為從外觀上看不出什麼大差別,充其量就是 face lift 拉皮小改款吧!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蘇格蘭的揭幕發表中,他們清楚明白的告訴我們這台車徹頭徹尾的改變了,只剩外觀輪廓被保留。其實這時候的時空背景是 1998 年,你知道嗎? 在 Y2K 後 SUV 開始越來越夯,各車廠紛紛推出 SUV、LSUV,甚至還有那種不能越野的 CUV。 但是二代目 Discovery 有什麼厲害? 說到 Y2K 時,4WD 開始大躍進,不僅能夠前後軸動力分配調整,對於左右側車輪限滑設計也開始展露頭腳,但唯獨沒有主動式過彎設計,有的只是豪華車用氣壓懸吊或可變阻尼來減少側傾。

第二代 Discovery 發明了主動式防傾桿,來到第五代車型,則以車身動態穩定系統應付側傾與越野落差的兩難問題。

二代 Discovery 有個很獨特的設計叫做 ACE 電子液壓控制防傾桿,我們都知道防傾桿是用來抑制過彎側傾,越粗越能抑制側傾,但是在 Off-road 需要四輪展現落差時,車輪可能被防傾桿牽絆著而下不來。例如當時的 Jeep Warngler 防傾桿上就有插銷設計,讓車主在越野時可以拔下放掉防傾桿。而 Discovery 2 已經是主動式設計,過彎側傾 G 值增大時,油壓逼緊防傾桿,加強抑制力道,再加上此車擁有氣壓彈簧避震器,對於彎道與越野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兩難問題中,找到最佳解決之道。

五代車型外觀上完全沒有以往世代的影子,反而跟 Rang Rover 家族越來越相近,這不全然是好事,因為產品差異性越小越小。

前車艙是極盡奢華又簡約,後面是七座採電動操作潛藏功能,再也不用教家人如何收摺座椅。

向操控宣戰

越野不退讓

第三代車型起於 2004 年,更具現代化的外觀,讓此車足以擠進 LSUV 之林,同時奢華程度也更為逼近自己的老大哥 Range Rover。Discovery 3 簡稱 LR3,它的問世讓越野車迷大感失望,原因在於之前一二代車型屬於傳統吉普的設計,有分離式大樑、採固定軸懸吊,但是從此代開始,它沒有分離式大樑了,也就是我們稱的承載式車體結構即所謂的轎化底盤。而在越野表現上十分重要的固定軸變成了前後雙 A 臂設計。我們都知道固定軸加圈簧是最完美的搭配,可以創造最大的懸吊落差,以及固定軸享有絕對離地高,但是怎麼會改成前後雙 A 臂呢? 無疑的這是對 On-Road 的妥協。 但是身為一個專業吉普品牌,它的 A 臂應該也要很厲害才對,起碼落差要能夠超越同級車,這點 Land Rover 做到了,LR3 只有這樣的能耐? 精采的還在後頭。

獨立懸吊要能創造大落差,不二法門就是連桿支臂越長越好,但你見到巨大的鋁合金支臂與連桿、氣墊彈簧,就不難想像這車的越野實力。

在越野時,我們都會用檔煞來做為下陡坡時的輪牽引力,HDC 陡坡緩降系統起源於 Freelander,也來到 LR3 身上,而越野時只要輪子懸空,就會形成打滑空轉的無效輪,動力便會從此流失,這點 LR3 使用 4ETC 點放煞車來抑制打滑輪,而本身中差鎖定功能還在。 前面二代車型說的電子底盤防傾桿,在LR3 上已經進化成更高階的 DSC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甚至 Rang Rover 的氣壓懸吊也下放到此車,可以自由變化車高,而更厲害是競爭對手付之闕如的地型反應系統 Terrain Response,讓你可以更輕而易舉的透過旋鈕,選擇地形,讓電腦決定車高決定前後動力分配以及何時該限滑,何時又該鎖定,越野這檔事變成開自排車一樣容易。  此時該車內裝已經出現不同以往的奢華感受,木飾板、高級皮椅、歐洲頂級音響,原本以膠料對抗越野髒汙的 Discovery 如今脫胎換骨,再也不是那個可以在泥漿裡打滾的越野小傢伙,從售價來看現在的車價已將飆破三百萬,試問,你還捨得開去越野嗎?

地形反應系統 Terrain Response 是 Land Rover 發明的,現在你看到許多車都有這樣的設計,這需要大數據資料庫以及吉普玩家的經驗累積而成。

至於 LR4 可以說是 LR3 的優化版,LR3 在功能上已經發展到一個極致,不論   On-Road 或是 Off-Road,大概找不到什麼要加強的地方,它需要的是每個機件的可靠度、耐用度升級,主被動配備上的補足,以及更重的是動力族提升與排汙等對環境的友善,在節能與潔能上更上層樓。 我們從 Discovery 始終維持加力檔,就可以看出它在越野性能上並未妥協,LR4 更增添地型反應系統對於沙地與岩石等路況,得以展現更高了驅動力,甚至在 On-Road 部分對於轉向不足都能夠給予抑制甚至煞停。

沙地起步與全油門加速,是掘墳自埋還是深陷不以、動彈不得? 地形反應系統沒有讓我們失望,這裡的沙其鬆軟無比,難度非常高。

向 Rang Rover靠攏

完美 LSUV達成

從 1989 年到 2017 年,28 個年頭過去了,第五代車型發表問世,你覺得它還有什麼可以發揮的嗎? 在外觀上,這就像你問我蔣友柏像不像蔣中正,依稀還有點影子吧! 階梯車頂不見了,車尾門的不對襯玻璃,獨特的 C 柱,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一眼能夠看出蔣友柏是蔣中正的孫子,LR5 也是這樣的情況。但我還是要鄭重的說,LR5 大量的採用鋁合金鈑件與底盤,足足輕了480 公斤之譜,不可置信吧! 480 公斤是六個雷尼的重量總合!

說真的,道路操控試不出什麼特別之處,你覺得車廠不知道什麼叫側傾嗎?什麼叫抓地力不足嗎?車廠已經成精了,比你還懂車,無從挑剔啊!

這一代的地型反應系統更厲害,輪子的滑動、輪速差被計算的更精確,連進入角離去角都被監控著,甚至還有 Auto 模式,就跟 Rang Rover 一樣,你就盡情的去越野吧! 我針對沙地、鵝卵石與大落差測試,LR5 應付起來輕鬆自在,而道路操控部分,我們所試駕的頂級車款 SI6 HSE,3.0 V6 機械增壓 340 匹,零百加速 7.1 秒既快又穩,實在找不出這款車有什麼缺點,在這級距中,我還是覺得無人能出其右。

眼前這些鵝卵石 LR5 輕輕鬆鬆的越過,想試它的離地高(因為太高了,高達 283mm)變成試避震器,阻尼吸震一級棒!

=======================================

雷尼於1997年進入平面雜誌一手車訊工作,於1998年起專責4X4報導,當年正逢國內四輪吉普風潮,採訪國內各大車隊以及走訪台灣各大林道,成為台灣第一位4X4專欄媒體人。累積相關資歷與著作達14年,是國內唯一RV、4X4專責編輯,目前於TVBS 地球黃金線及TopCar車冠軍擔任車評,繼續在電子媒體上為RV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