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準備過苦日子? 

日前中國汽車協會公布了5月份全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的銷售成績,單月銷售降為191萬輛,這也是中國大陸車市連續第11個月低於去年同期,跌幅更連續兩個月跌破10%。不得不讓人重新思考,這樣的市場態勢,是受到中美貿易戰的短期影響,或是長期的市場轉型? (文/張志康)

自去年開始,中國大陸的汽車銷售便呈現衰退局面。

對於中國大陸汽車市場有點瞭解的人,提到大陸車市都會想到「井噴式成長」這個詞,尤其是2009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更讓人有種「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奇怪」的感覺。然而,就是這樣的市場,2018年卻出現了總市場的衰退,單月市場更連續兩個月衰退10%。 

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發生什麼事、看到什麼車,都不讓人覺得奇怪。

其實去年大陸車市出現衰退情況時,不少所謂的專家學者,都認為這是受到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致使消費信心不足。然而,在此同時,中國大陸官方最近幾年積極推動新能源車(插電式油電車與純電動車的合稱)的消費,減少了油電車補助等,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讓汽車消費族群卻步的政策。 

大陸近年強推新能源車,取消對油電車的補助。

從實際的銷售數據來看,大陸汽車總市場較去年同期衰退16.4%,其中占總車市約八成的乘用車跌幅達17.4%、商用車跌幅較低,僅有11.8%。顯示跌幅集中在個人使用的乘用車上。 

大陸汽車市場衰退幅度很大,尤其是乘用車。

而詳細去區分,大陸自主品牌在這波銷售衰退的情勢中,是受創最深的。吉利系列的跌幅達26.6%,長城汽車的跌幅也達11.8%。相對於大陸自主品牌,上海通用與一汽大眾也呈現衰退。然而,日系的豐田、本田卻逆勢成長12.1%及37.4%,與東風合資的日產雖然也有4.8%的衰退,但相較來說也算是表現較好的車廠了。 

本田在中國大陸車市一片衰退聲中,逆勢成長近四成。

事實上,面對這波車市的衰退,除大陸官方推出了下調增值稅,並放寬汽車牌照發放限制的方針,但效用似乎並不明顯。在此同時,大陸各家車廠都紛紛祭出各種促銷方案,包括降價3%左右,但從實質的效果來看,較有品牌效益的本田與豐田,顯然是最大的得利者。 

包括豐田、本田等日系品牌,是最近大陸車市最大得利者。

目前陸方普遍認為汽車市場的衰退,是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導致消費信心不足,說白話一點,就是大陸消費者認定中美貿易戰可能對未來的生活造成影響,因此就暫時不打算進場購車,想把錢留在身邊應急。而從大陸都會區房市仍然方興未艾來看,這樣的推論顯然有其道理存在。 

美國總統川普主導的貿易戰,被認為是大陸車市急速降溫的主要原因。(翻攝自川普twitter)

另一方面,雖然大陸官方積極想推動新能源車輛的消費,但基於幅員廣闊,雖然成長率很高,但到目前為止,仍然很難形成足夠的經濟規模,換言之,消費者仍然對於新能源車輛的續航力及實用性,有著很大的疑慮。但又被官方的補助措施所吸引,在某種程度上,也拉長了購車的猶豫期。 

新能源汽車在一定程度上拉長了消費者購車猶豫期。

中國大陸車市,目前已經是全球車市的指標,大陸車市的衰退,會對全球市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甚至是否會影響全新汽車科技的研發與量產進程,都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中國大陸車市已成全球指標,會造成什麼影響,有待觀察。

=======================  

作者張志康有20年以上的汽車新聞採訪經驗,曾任職於一手車訊、車主雜誌、汽車百科等專業媒體,與中央日報、欣傳媒、時報周刊等綜合性媒體,現任NOWnews資深要聞編輯。